小米SU7曾一度陷入口碑下滑的困境中。曾被质疑将延期上市的首款SUV——小米YU7,甚至取得“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,开售1小时大定突破28万”的优秀成绩,引发部分友商的“狙击”和借势。头部车企经历“重创”后,其新车上市即“爆单”,是品牌舆情修复有所成效,还是品牌护城河难以逾越?
苗建信息分析发现
3月底的“SU7高速智驾事故”引发行业震动,小米汽车口碑跌落谷底;给即将在6月底上市的YU7增加了较大的不确定性;经过3个月修复小米品牌舆论友好度恢复至90%。品牌护城河仍然坚固,“高速事故”影响持续减弱,使得新车上市具备较为良好的舆论环境。
主流媒体除报道常规的官方进展外,多聚焦产品争议和市场乱象问题;自媒体普遍关注YU7价格和驾驶体验,部分对比分析竞品车型;网民则普遍关注产品设计和性能,对“交付延后”议题较为敏感。
对比SU7上市期,YU7在营销推广上更为谨慎,发布会官宣预热期大幅压缩,传播总量较SU7大幅降低,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负面风险的发生几率。
YU7上市阶段依然延用高管IP的营销策略,雷军微博发文次数与SU7上市时期相差较小。其他高管的适时发声辟谣、披露重要信息、回应舆论关切,叠加“雷军IP+粉丝基础+流量爆破”的营销模式,对制造热点话题、维持产品热度起到重要作用。
上市初期负面议题高发,质量、技术、价格、营销、交付、售后、事故等方面的舆情风险将最为集中。此外,还需注意友商围剿、借势营销、黑公关等外部风险。
01
“YU7上市”热度透视
(一)传播热度概览:整体热度较“SU7上市期”大幅下降
苗建信息大数据监测平台数据显示,自2025年6月23日至2025年7月22日,“小米YU7”相关内容全网累计扩散179.8万条,相关话题上榜今日头条、微博、快手、百度等10个平台热搜榜,累计上榜近300次,累计在榜时长达3000+小时。
对比小米SU7上市的同期热度发现,“YU7上市”的总传播量和潜在触达人次呈现“腰斩”,总互动量则跌幅更高。
(二)主要传播节点梳理:发布会后热度上升,争议话题较为集中
- 6月23日,雷军微博官宣小米汽车首款SUV“小米YU7”于6月26日晚7点正式发布。
- 6月23日,岚图汽车CBO、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在公开场合表示“YU7就像网红奶茶”“岚图像高档香槟”。
- 6月24日,在小鹏G7试驾活动现场,有媒体向何小鹏提问,是否与雷军在YU7和G7的发布会节点有过沟通交流,何小鹏称“有挺多次沟通”。
- 6月24日、25日,雷军发微博答网友问,解释“拉高版SU7”“影响SU7销量”“YU7涨价”等质疑。
- 6月26日上午10点,汽车博主“-_-二师兄官方”疑似在B站提前抢发小米YU7试驾视频。
- 6月26日晚7点,小米YU7发布会官宣售价25.35万起。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,开售1小时大定突破28万台。
- 6月27日,知乎热帖:小米 YU7 3 分钟大定突破 20 万台,产能是否能跟上?用户大概多久能拿到车?
- 6月27日,有汽车自媒体在赛道测试中发现,小米最新发布的热门车型小米YU7刹车片在高温下起火。对此,小米汽车6月28日在答网友问(第163集)中回应称,在未进行散热圈的极端情况下,直接驻车,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,但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,功能健全,使用正常。
- 6月27日,东风日产高管对此前吐槽YU7车主愚忠的言论发表道歉声明。
- 6月27日,据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,闲鱼上已经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小米YU7转让订单,声称可以在今年内、甚至最快一两个月便可提车。
- 6月27日16:53,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微博回应交付时间“因短时间内订单量太大,小米汽车APP上的交付时间还没有刷新”。
- 6月28日凌晨,小米汽车官博发布小米汽车答网友问(第162集),其中针对“小米YU7是按什么顺序规则做交付?”“小米YU7什么时候可以试驾?”等问题进行了回答。
- 6月28日上午,雷军发博分享@汽车之家 的新能源SUV续航测试排行榜,“实测结果新鲜出炉:YU7 标准版,756km;Max版 高性能四驱,682km;Model Y 长续航全轮驱动版,550km” 。排行榜显示,小米YU7标准版和MAX版续航达成率包揽前二。
- 6月29日,小米汽车官博发布小米汽车答网友问(第164集),其中针对“难破窗”质疑作出说明。
- 6月30日,小鹏汽车董事长@XP-何小鹏 发文称:“祝贺小米YU7上周发布取得优秀的成绩,我认为YU7成功核心是产品竞争力强劲,因此也当晚下单了YU7,静候雷总早点给我交付。”
- 6月30日,据《经济参考报》报道,因小米YU7交付周期较长,极氪、蔚来、智己、阿维塔等多家车企的一些销售人员在网络上表态,转定自家品牌,愿为用户全额承担5000元定金损失。7月1日,阿维塔等相关车企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,退订补偿确有其事,但这是门店行为,非官方政策。
- 7月1日,雷军在微博发文透露,小米YU7将开启限时改配,7月6日上午10:00到7月7日晚上24点,锁单用户(非准现车)都可参与改配。如改配成功,将重新安排生产并重新预计交付时间。
- 7月2日晚8点,雷军线上直播,分享YU7上市背后的故事,集中回答小米YU7的相关问题。
- 7月4日,小米汽车官博发布小米汽车答网友问(第169集),回应YU7纸巾盒卖169元的“智商税”争议。
- 7月5日,据1818黄金眼报道,小米之家一实习销售因群发小米YU7预计售价被辞退。
- 7月6日,小米YU7首批正式交付,雷军现身为车主开车门。
- 7月11日,蔚来李斌在媒体群访会上表示,“纯电续航到今天为止,没有人在量产车上超过我们的150度电的表现,所以前段时间有人说它创造了SUV纯电续航最长纪录,那我们150度电不存在么?1000公里都是我实测的,所以今天呢确实有舆论话语权,优点很大。”被质疑暗怼YU7续航创纪录。
(三)TOP热搜话题:“价格预热”话题引关注,聚焦销售成绩和实车性能
TOP热搜话题主要集中在YU7上市后的第一周(6月26日-7月2日),其中发布后的第一天(6月27日)上榜热点话题最多,共8条;
YU7发布前,话题主要集中在价格预热、发布日期确定、市场动向三个方面;
YU7发布当天,大定成绩、车型实测和试驾体验引发热议,#小米YU7首发#霸榜;
YU7发布后,舆论更聚焦实车性能和创新点,“刹车片起火”“疑似偷改配置”等负面话题凸显;
友商动作“多家车企截胡小米YU7订单”、竞品对比“YU7对特斯拉Model Y”类话题也有上榜。
(四)口碑情况:YU7上市阶段,品牌口碑已回升至事故前水平,产品口碑波动较小
3月底的“SU7高速事故”对品牌口碑造成较大冲击,负面、敏感内容集中,品牌舆论友好度跌至28.90%。但该事故对品牌口碑的持续性影响较弱,期间虽然还受到“小米SU7 Ultra双风道机盖‘挖孔’争议”(5月7日大规模发酵)的影响,导致品牌口碑再次向下波动,但在6月26日新车上市前夕,舆论友好度已逐步回升至事故前水平,达91.88%。
YU7上市期间持续保持舆论友好度平均84.72%,上市期间口碑受到一定影响,指数处于相对低位(SU7上市同周期内友好度为80.46%)。
02
对比SU7,YU7传播特征是否变化?
(一)雷军维持高频率发声,引领舆论场
SU7和YU7发布后的一个月内,雷军分别发布125条和99条相关微博。YU7上市当天,雷军共计发布12条相关微博,SU7上市当天仅发布7条微博。品牌依旧凭借高管的个人影响力,通过官博持续对外发声,在整体话题传播中形成重要引领作用。
(二)预热周期压缩,饥饿营销淡化
2024年3月12日,雷军官宣小米SU7上市发布会在3月28日,YU7官宣至上市仅间隔3天(6.23-6.26);SU7技术发布会提前三个月,YU7则仅提前一个月,预热周期极致压缩。此外,SU7是小米首款汽车,因此上市前进行了长周期造势,提前数月释放设计草图、技术参数、价格预测等,持续积累悬念,维持话题热度。YU7上市期,则主要利用SU7积累的品牌势能转化关注,避开了长线铺垫易引发的舆论反感情绪和“饥饿营销”质疑。
03
YU7上市,舆论怎么看?
一、主流媒体:报道官方进展,聚焦产品争议和市场乱象
1.产品争议
澎湃新闻:小米回应YU7刹车片赛道测试起火:没跑散热圈极端情况下直接驻车,制动系统功能健全
凤凰网科技:雷军回应纸巾盒卖169元:要经过车规的测试,成本巨高无比
新黄河:小米再次“背刺消费者”?YU7“减配门”后,路由器再被指“偷偷减配”
2.市场乱象
21世纪经济报道:YU7订单遭友商“截胡”,小米汽车陷 "产能困局"
中国证券报:小米YU7现车遭“黄牛”倒卖:有卖家囤近300单
界面新闻:近百辆小米YU7流入二手车市场,百公里准新车加价1万起
3.新车上市流程
钛媒体:雷军:小米YU7将于6月26日发布
红星新闻:小米YU7定价25.35万元起, 符合条件的SU7用户可改配
极目新闻:小米YU7今日交付,雷军亲手向首批车主交车,并为其开车门
4.实测成绩
证券时报:雷军:小米YU7道路实测里程达到649万公里
央视新闻:小米YU7 Max完成中国首个纯电动车24小时耐力挑战,成绩刷新国外品牌纪录!“中国智造”用实力硬核上分。
5.宏观视角(新能源、消费观)
新华社:新能源汽车加速跑!小米首款SUV汽车发布
分秒必争的速度与革新、以数据驱动的智能体验,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向高端迈进。
每日经济新闻:小米YU7的车钥匙,解锁新消费时代
这是一个新消费的时代,一个中等收入人群消费平权的时代,一个“悦己经济”崛起的时代,一个科技消费生态日趋成熟的时代。而小米YU7的车钥匙,解锁了这个时代。
6.批判视角(流量和责任)
证券时报:小米汽车应从“流量狂欢”模式 切换到“责任担当”模式
数月前,小米汽车智能驾驶遭遇拷问时,就已经暴露“小米式营销”被流量反噬的可能。从YU7发布模式来看,这种营销范式短期内不会改变。如何从流量狂欢切换到责任担当模式,是小米值得思考的新课题。毕竟,安全与责任,都远比“热搜体质”更珍贵。
7.采访专家,深层解读爆火原因
北京日报:小米YU7,卖得怎么样?数据背后的中国经济新预期
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厉克奥博认为,消费者愈发愿意为懂用户、有创新、高质量的国产电动汽车买单,这将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形成双向奔赴的正循环。小米YU7的热销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,创新已经成为激发中国庞大消费潜力的钥匙。
每日经济新闻:小米YU7“神话”如何炼成? 专家解读品牌密码
品牌专家、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认为,首先是在智能制造领域,雷军和小米品牌带来的流量影响力无人能及;其次,小米YU7在参数和数据上具有超出同级别的竞争力;第三,小米SU7作为小米向市场交出的一份被基本认可的答卷,为小米预期的市场表现打下了较好的开局,增加了市场对小米产品的信心。
二、KOL:关注价格和体验,对比同行竞品
1.猜测价格
微博-韩路:留言区猜小米YU7起售价,精准到xx.xx万
微博-科技新一:猜一下小米YU7的起售价,前三位猜对的每人送66元红包
2.试驾/测评
微博-玩车豆豆:小米YU7 抢先试驾评测!
微博-陈震同学:关于 小米YU7 24小时高环续航挑战
3.对比友商竞品
只做躺赢的咸鱼:小鹏G7和小米YU7,“双7组合”出击,真的是将要改变市场一枝独秀的格局了
微博--_-二师兄:全网最细对比! 特斯拉Model Y vs 小米YU7
微博-吴小杰WJie:「手握30 万,智界 R7 和小米 YU7 你会怎么选?」
4.车主投诉
抖音-拜托了老司机:小米YU7爆单等车周期超1年 车主退订遭拒怒问解决方案
懂车:认为小米YU7“误导”交付时间?百余名用户签联名书要求退定金
5.提出质疑
微博-陈震同学:小米YU7 连续跑24小时 跑没电了充、充好了继续跑?这个测试具体要体现的是哪方面的性能?
抖音-孙大鑫(济南炒家):小米yu7 提车两天就出毛病了!
6.肯定成绩
微博-大琦调研室:小米汽车这是又一次打破了行业认知啊,也算是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了
微博-不知名的车评人:创造了全世界最高记录的汽车大定数据,今天小米汽车概念和汽车产业链能火一把了
7.支持民族品牌
胡锡进:小米等一家一家中国民族企业灰姑娘般的传奇经历共同构建起“中国”这个全球制造业最大品牌的强韧和辉煌
三、网民:普遍关注产品设计和性能,对“交付延后”议题较为敏感
1.正面/中性评论
- 肯定YU7性能和竞争力
甚至yu7有希望成为第一个挑战model y成功的车型
YU7首测好评真不错!辅助驾驶超预期、天际屏全景显示惊艳,驾控舒适度满分
说实话,这个价格对于一款新势力汽车来说,还是挺有竞争力的
- 表达喜爱和期待,激发购买意愿
紫色颜值太高了,,消费欲望瞬间被点燃
已下定 支持雷总
如果真是限量版,价格可能会有点小贵,不过小米一向性价比高,期待官方定价惊喜
- 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
行业大佬站台,中国新能源车赢麻了
小米成功逆袭,新能源车市场值得期待!
小米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努力让人刮目相看,为中国汽车工业争光了
2.负面评论
- 询问交付时间、质疑交付延后,有退定金诉求
锁单前,给个提示预计交付周数,并不难
开始没有具体交付时间的,锁单后哪知道这么长时间,有的九个月甚至一年的,太离谱了
小米逾期交车,应该退定金。而且这个车明年才开始交付,车辆没有开始生产,小米退订没有损失。
- 认为产品设计存在缺陷,如空间小等
昨天试了,质感真的很一般,后排小的离谱
弄个天幕,自己受罪死了。铁皮顶还是适合家用,起码空调开起来还是有用
驾驶感受、后排空间等等各方面,失望
- 调侃品牌营销套路
哈哈 雷军3分钟能卖20万部手机吗?一辆车几十万,这样玩,营销是真大师?
饥饿营销的佼佼者岂是浪得虚名?
估计是小米营销手段,真不信小米电车供不应求,而且也不相信国内任何一款产品会有供不应求的商家。
- 不看好品牌发展,质疑其经营和诚信
缺钱了,你们再不付款,车造不出来,定金就没有了,赶紧付。
A股一点底气都没有,上面缺钱了就来割一波,天天跟着港股,美股,没有一点自己的主心骨。
小米名义上是买车,实际上就是个骗局,赚取定金
- 贬低、调侃品牌用户画像
你以为买小米车的都是很有钱的?买二三十万的车而已,绝大部分都是工薪阶层
累总这个车就不是卖给低端米粉的。人家目标用户是用iPhone和特斯拉潜在客户
你能在抖音叫的醒一个米粉吗?叫不醒的!只有让米家的产品来叫醒他们,而你叫不醒
- 点评友商的负面言论
郑州日产都接入小米了,东风日产还在无能狂怒
出事故的时候,小米不折叠,问界四折叠。
四、同行车企:高管点评集中,以借势宣传为主
04
舆情风险提示
(一)上市前期争议集中,或将影响产品口碑
YU7作为小米首款SUV,用户对其宣传的“豪华高性能”期待值较高,但上市初期却出现产品性能、交付体验等方面的舆情,已曝光的问题主要涉及交付周期长、系统bug延迟锁单、刹车片起火、纸巾盒配件定价争议等。其中,官方对交付问题已做回应,但社媒上仍持续出现“催交付”“因交付时间长选择竞品”等吐槽。企业若处置不当可能加剧车主群体负面情绪,导致舆情二次发酵。尤其在新车上市初期,争议易集中,不可避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类吐槽,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,不利于产品口碑的积累。
(二)同行友商舆论战、借势营销等波及影响
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,YU7的高热度也引发友商关注,部分车企可能借势营销甚至“拉踩对比”。6月30日,极氪、蔚来、智己等多家车企被曝“可报销小米YU7定金”,虽品牌方回应是“门店行为”,仍可能导致潜在用户转向竞品,削弱YU7竞争力。7月底,理想i8、乐道L90集中上市,两品牌间已出现对比营销行为。若后续友商通过“第三方测评”等形式隐性攻击YU7,或在发布会等场景公开对比,可能将品牌再次推向“舆论靶心”。
此外,“高管喊话”式舆论战在此阶段高发,攻击性、对比性言论极易引发舆论对立,或将放大YU7的舆论风险,如李斌疑似暗怼YU7续航创纪录、东风日产高管炮轰小米YU7粉丝“愚忠”等。
(三)历史负面舆情可能被关联
争议曾接连引发舆论对品牌技术和虚假宣传的质疑。负面舆情非近期爆发且舆论提及极少,但也可能通过部分内容的关键词联想被重新激活,如“刹车+起火”“偷改配置”等,若与YU7当前争议叠加,或将形成“新旧问题交织”的复杂舆情场,增加舆情应对难度。
(四)遭遇“黑公关”的风险
企业还需警惕“黑公关”风险。在YU7出现争议问题后,部分同行友商或利益相关方可能借机利用信息差和情绪共鸣,通过水军带节奏、恶意剪辑等方式参与制造负面舆论、夸大问题严重性,将个别问题泛化为品牌问题,短期内极易快速推高负面舆情热度,干扰品牌上市节奏,严重损害品牌声誉。